随着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造成的感染人数猛增,恢复后留有后遗症的人可能增加。据日经介绍,到医疗机构就诊的后遗症患者存在乏力及气喘等跟以往毒株一样的症状,但呈现出年轻人症状较重的倾向。还出现了回归职场后撑不住而不得不停职的情况,兼顾工作和治疗似乎也成为课题。
4月24日,据共同社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研究班23日在京都市举行的日本呼吸器官学会公布调查结果称,感染新冠病毒住院的患者中有约10%在出院一年后仍可能留有后遗症。这是分析了约700名新冠中等症状以上的患者后得出的结果。后遗症最多的症状为肌肉力量下降,在分析对象中占7%左右。
担任研究班代表的学会理事长、高知大学教授横山彰仁表示,随着时间推移,自诉有症状的患者比例下降,但同时也指出“一部分人留有后遗症,不感染(新冠)十分重要”。他呼吁贯彻防疫措施并接种疫苗。
报道称,研究班以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前后因新冠中等症状以上而住院的人为对象,调查了之后的状况。掌握情况的693人中,出院一年后仍到医疗机构就诊、确认到或为后遗症的症状的人占9.8%。
报道指出,从主要症状来看,肌肉力量下降占7.4%,呼吸困难占4.4%,乏力占3.5%。嗅觉异常占1.6%,味觉异常占1.0%。还有出现多种症状的患者。
据报道,此外,拥有CT检查数据的人中,一年后肺部仍有阴影的人占5.1%。
此外,据拥有新冠后遗症专科门诊的东京诊所Hirahata clinic介绍,今年1~3月前来就诊的感染奥密克戎的258名患者当中,30~39岁的最多,占29%。其次是20~29岁和40~49岁,均占24%。
从严重程度来看,一周必须休息一半时间以上的重症病例也是30~39岁的最多,达到30%。
东京都涩谷区的一名服装店店员(男性,27岁)3月中旬感染了新冠。大约1周后,症状好转,他3天后重新开始工作,不久就出现了强烈的乏力感。就像脑子中有雾一样,恍恍惚惚,到后遗症门诊就诊后才知道这是典型症状“脑雾(brain fog)”。医生建议他工作时要间歇地休息。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新冠后遗症的定义是“至少持续2个月以上,并且无法解释为其他疾病引起的症状”。新冠后遗症有乏力、气喘、头痛、脱发等多种症状。奥密克戎后遗症也和此前的症状一样,但据悉影响到工作的案例较多。
从去年的日本国立研究中心调查显示,每4名新冠患者中就有1人在半年后仍有症状,日本国内的这一人数有可能达到数十万规模。虽然日本中央政府发布了诊疗指南,但新冠后遗症的机理等尚有很多地方未查明。为了减少新冠后遗症对劳动人口的影响,扩充支援体制迫在眉睫。
日本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在2020年2月~2021年3月对感染新冠的约500名患者进行了调查。其中26.3%的人回答称发病或确诊半年后仍留有后遗症。日本国内的累计新冠感染人数约为170万,考虑到有些人的后遗症不到半年就已经治愈,受到后遗症影响的人可能达到数十万。
“干什么都觉得身体沉重,呼吸困难。一直很难受”。一位在千叶县一家餐饮店工作的女性(52岁)如此叹息道。她2021年1月感染新冠,到现在仍留有后遗症。
新冠治愈之后,喘不上气的状态仍一直持续,像石头压在身上一样的倦怠感让这位女性烦恼不已。经常就诊的医院给出的诊断结果是“感冒”。她2月重新开始工作,但“不能长时间劳作,家务也无法得心应手”。
但上司和家人不理解,认为“只是感冒久久不愈而已”,她在精神上也处于崩溃边缘。4月去看了后遗症门诊。每月去一次医院,使用了汉方药和缓解胸部不适的药物,目前正在持续接受对症治疗。
自去年3月底起,东京都在都立医院等陆续设立了新冠后遗症咨询窗口,6月以后开始发放里面写明症状和数据等的小册子。据东京都医院经营本部称,到目前为止共接到4222件咨询(截至11月15日)。其中40多岁的人最多,达到835名,20多岁的人有819名,30多岁的人有726名。新冠后遗症对劳动人口的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東京online客服咨询
文章采编自互联网,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进入日本网,本网将立即处理。 PS: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进入日本网立场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进入日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进入日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判断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