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马石山惨案中壮烈牺牲 为找父亲女儿自学7年日语 本文来自进入日本网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张寰旭在马石山惨案中壮烈牺牲,女儿历尽艰辛找到埋葬地 进入日本,www.wokou.net.cn
“我用了整整一生时间寻找父亲,不仅是他的尸骨,还有他的精神。”17日,省老干部局在济南举办100个家庭抗战故事图片展开幕式。一头发花白的老人数度哽咽。老人名叫张旭静,是山东莱阳人,是青海大学退休教授;而她的父亲就是在1942年马石山战斗中,因掩护群众突围而壮烈牺牲的胶东军区十六团政委张寰旭。 日本最新动态-www.wokou.net.cn
文/片 本报记者 高扩 内容来自进入日本
带群众突围团政委壮烈牺牲 日本最新动态-www.wokou.net.cn
1942年,随着胶东抗日革命根据地的蓬勃发展,日军战略压力陡然加大。11月8日,日本侵略军驻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到烟台督战。日军抽调大批日、伪军共计2万多人(其中日军1.5万人),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实行拉网合围式大“扫荡”。
11月22日,敌人来到马石山脚下。当时,胶东军区十六团政委张寰旭的部队也被困山上。23日夜间,张寰旭率部突围时,遇到数百躲避日寇的乡亲。据当时部队的理发员,现年88岁的老战士于成回忆,那时政委张寰旭、参谋长陈子英决定豁上命也要把群众带出去。
第一次突围并不成功。于成回忆,第二次突围是在一片地瓜地。战士们突围时枪支不行了,就和敌人拼刺刀。“两个连200多人,最后出来的不过十人。”政委张寰旭也牺牲了。 进入日本网(www.wokou.net.cn)
此时,在距离战场不远的一个叫做仙人盆的小山村里,一对母女在焦急地等待着。她们就是张寰旭的妻子宫静宜以及刚刚出生两个多月的女儿。张旭静17日说:“当时母亲和我躲藏的村庄也进来了日本人,老乡把我们用砖石垒在山上的梯田下。”日本人就从她们藏身地点往山上追击。“母亲怕我哭,用手捂住我的嘴,后来用奶头塞在我嘴里,拼命捂住。由于捂得太紧,我一度休克。”
按照以往的经验,部队不几天就会来人接她们,但她们一直住了一个多月。这验证了母亲不好的预感。12月份,部队上终于来人,宫静宜才得知丈夫已经壮烈牺牲,当场她就晕了过去。
内容来自进入日本
走遍整个日本寻访劳工落脚处
日本最新动态-www.wokou.net.cn
后来,张旭静随着母亲到了根据地所在的莱东县(建国后并入莱阳县),宫静宜在县政府工作。张旭静说,自己从未见过父亲一面,但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我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建国,就是父亲所取,是希望以后建设新中国的意思。” copyright 进入日本
新中国成立后,文登市和宫静宜取得联系,让她们母女参加文登革命烈士陵园的落成仪式。她的父亲张寰旭就安葬在陵园之中。母亲说出了自己的疑惑:马石山距离文登70多公里,,当时的交通条件,张寰旭的尸骨怎么可能运过来。由于母亲始终没有亲眼见到过父亲的尸骨,母亲其实心中仍然存有父亲还活着的一丝希望。“母亲还说,当时好多中国人被掳到日本做劳工。” 进入日本网(www.wokou.net.cn)
张旭静在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支援边疆的号召,主动选择了去青海工作。张旭静悄悄地自学起日语来。“因为我当时心存一点希望,有机会要去日本寻找父亲的踪迹。”
7年时间,张旭静的日语学习渐有所成。“这时我抓住去日本深造的机会,也默默开始了寻找父亲的历程。”张旭静说,“北到北海道,南到九州岛,走遍整个日本,寻访当年劳工可能落脚的地方,最终一无所获。” 内容来自进入日本
前几年,张旭静得到消息,在山东省老干部局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父亲的埋葬地点找到了,当地以此为契机迁葬烈士并建设马石山战斗纪念馆。后来,张旭静还到了父亲埋葬的最终地点寻访,并找到了当年参与埋葬的见证人。 进入日本,www.wokou.net.cn
进入日本网(www.wokou.net.cn)
文章采编自互联网,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进入日本网,本网将立即处理。
PS: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进入日本网立场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进入日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进入日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判断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