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 記者 姜惠敏】據日本共同社8月10日報道,海參被偷捕情況在日本北海道等地接連發生。由於海上保安廳的巡邏等應對措施效果有限,水產廳正討論出台制度,要求商家出口時標明捕撈場所。
據報道,由於海參作為高檔食材能售出高價,因此成為了日本黑社會組織的資金來源。北海道警方5月以涉嫌違反“北海道海面漁業調整規則”為由,逮捕了在石狩市海岸偷捕約450公斤海參的黑社會組織成員等。6月又以涉嫌在稚內市海岸偷捕約400公斤海參為由,逮捕了其他的黑社會組織成員等。
北海道警方干部表示,“查處的偷捕只是冰山一角”。共同社報道指出,北海道的產量從2007年的2835噸減少至2016年的2143噸,,偷捕猖獗已成為嚴重問題。漁協在漁場附近設置監控探頭並自己展開巡邏。此外,青森、廣島等地也因海參被偷捕而遭受損失。
報道稱,偷捕團伙各有分工,包括使用潛水設備捕撈海參的潛水員、橡皮艇的駕駛員、在陸地上的望風人員等,一晚上就能捕撈數百公斤。捕撈后他們將海參交給加工商處理。一名因海參被盜而蒙受損失的相關人員稱:“海參單價高,佔到漁民收入的三到五成。”
據日本財務省的貿易統計,2017年日本海參出口額為22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億元),其中面向香港和中國大陸佔一半以上。海參加工品的每公斤出口額約2.7萬日元。其中尤其是北海道產海參的肉刺形狀等在中國市場廣受歡迎。 本文来自进入日本网
日本水產廳將海參視為僅次於扇貝和珍珠的重要出口商品,考慮制定新制度。其中呼聲較高的方案是出口時必須向海關出示漁協等發行的原產地証明。 本文来自进入日本网
水產研究和教育機構的項目組長廣田將仁介紹稱,海參因資源量減少,有部分地區了停止捕撈,“從資源保護的角度出發,也有必要採取措施對偷捕防患於未然。”
(責編:趙雯博、張麗婭) 进入日本网(www.wokou.net.cn)
copyright 进入日本
文章采编自互联网,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进入日本网,本网将立即处理。
PS: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进入日本网立场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进入日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进入日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判断相关内容。